
專家詳情
劉大鈞,男,山東鄒平人,1943年1月生。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中國周易學會會長,全國政協委員,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山東大學易學與中國古代哲學研究中心主任、山東大學終身教授、博士生導師,《周易研究》主編。多年從事易學研究,尤精于象數易學研究,對易學中許多重大疑難問題提出了重要見解,并形成了象數與義理兼顧的易學研究路數。出版《周易概論》、《周易古經白話解》、《周易傳文白話解》、《周易講座》、《納甲筮法》、《今、帛、竹書〈周易〉綜考》。主要研究方向:易學與中國哲學。
生于1943年1月3日,屬馬。他天資聰明,學習成績優(yōu)秀,尤其愛好語文與歷史課。1961年高中畢業(yè)后連續(xù)三年報考山東大學,都因為家庭有問題而不能如愿。于是他到濟南市里拉起板車,干起了臨時工。劉大鈞的外公看見自己的外孫名落孫山,心中不忍,于是就指給他一條自學成才的路:研究 “大道之源”的《易經》。自此,劉大鈞便白天干活,晚間攻讀《周易》。因為他對外公的卜筮“預測”能力深信不疑,于是便穩(wěn)住心性,一心研究《周易》,反復攻讀外公的易學書籍,背誦六十四卦及《系辭傳》,寫下幾十萬字的讀書筆記。1966年,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開始,紅衛(wèi)兵把他打成“封資修的殘渣余孽”,拉出去游街,還抄了他的家。所有這方面的書籍和讀書筆記都被付之一炬。在這種情況下,他攻讀《周易》,也只好轉入了“地下”狀態(tài)。
1978年3月18日,中國科學大會召開。劉大鈞的第一篇文章《讀史釋易》在《中國哲學》上發(fā)表。時任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的胡喬木看了這篇文章,給時任山東大學校長的吳富恒寫了一封推薦信,要他破格起用劉大鈞這位沒有大學文憑的社會學者。吳校長也認為劉大鈞是一個難得的人才,經過哲學系幾位教授的答辯考核之后,劉大鈞便進入山東大學。他的工作是在哲學系從事中國哲學史的教學與研究工作,但側重于《周易》的研究。在此之前,劉大鈞還是一個濟南市街道辦服裝廠的倉庫保管員。
劉大鈞在二十世紀中國易學事業(yè)的發(fā)展方面,做出了三大貢獻”。首先,劉大鈞把大道之源的易學繼承下來,結合現代進行研究,著書立說,送上文化思想的講臺,為在新形勢下,弘宣國粹,發(fā)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奠定了理論基礎和輿論基礎。他在山大建立起“周易研究中心”、在中國建立“研究學會”、“學社”,創(chuàng)辦起中國學術史上第一份《易》學研究??吨芤籽芯俊?。其次,他又第一個揭開了同根同祖遠在海峽對岸同仁們的大門。第三大貢獻,就是推動易學走向世界,走向未來。
1988年,《周易研究》正式向中國發(fā)行。香港《大公報》早在1987年12月9日就報道中國第一份《易學研究》期刊已經獲準于1988年一月向全國發(fā)行。這是自《周易》產生以來,在中華大地上研究《周易》的第一份雜志。在一些企業(yè)家的支持下,劉大鈞能夠辦成這本雜志,并且后來發(fā)展有“國際標致連續(xù)出版物”刊號。到了1989年5月22日,劉大鈞的“周易研究中心”又籌辦召開了“中國周易研究會”的成立大會。24日下午,中國周易研究會宣告正式成立。由武漢大學哲學系的唐明邦教授任會長,劉大鈞任副會長兼秘書長。到了1996年“中國周易學會”取得合法地位時,劉大鈞當上了會長。
從“大一統”的角度看,劉大鈞能聚攏臺灣的某些《周易》研究者同大陸的一些《周易》研究者一道開會,這是一個貢獻。在劉大鈞的努力下,“首屆海峽兩岸《周易》學術討論會”于1993年8月在濟南召開。有臺灣代表25人,香港代表2人,韓國代表1人,大陸代表62人。著名哲學家任繼愈先生到會并在開幕式上講話。當時美芝靈國際易學研究院的一些人也參加了會議。這次會議的主題是“《周易》與哲學文化”,可任人發(fā)揮的“學術問題”有:“易學與中國當代文化建設及經濟建設”、“易學與現代知識體系的關系”。1995年5月劉大鈞“率大陸易學代表團一行十人參加了”第二屆海峽兩岸周易學術研討會,其中有北京方面的朱伯昆、鄭萬耕、李申等。1997年7月,又在北京召開了第三屆海峽兩岸周易學術研討會。其傳略被收錄《中國周易家辭典》(高占全主編)等辭書。
人物著作
《周易古經白話解》、《周易全譯》、《周易講座》、《周易傳文白話解》、《納甲筮法》,并主編《大易集成》、《大易集要》、《大易集述》及《象數易學研究》一、二、三輯。劉大鈞先生先后主持召開了“第一、三屆國際周易學術討論會”(1987、1997年)、“首屆海峽兩岸周易學術研討會”(1993年),創(chuàng)辦了中國第一份易學研究??吨芤籽芯俊罚l(fā)行28個國家和地區(qū),在海外造成了極大影響,被國際易經學會會長,夏威夷大學教授成中英先生譽為“推動當今大陸易學研究邁出重大里程碑的人”。 今、帛、竹書《周易》綜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周易概論》,齊魯書社1986年版、1988年元月、6月重印;巴蜀書社1999、2004修訂再版;《周易》經傳白話解(合著,第一作者),臺灣:大孚書局1997年版。
評價